2020年12月31日,我校相思湖讲席教授、浙江大学人文学部副主任、浙江大学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主任王杰教授在文科综合实训中心1102室作题为“审美人类学与艺术人类学:问题与方法”的学术讲座。讲座由文学院杨荔斌副教授主持,文学院部分研究生、国内各高校学术爱好者在线上线下同时听取讲座。

王杰表示,审美人类学与艺术人类学,二者都隶属于美学和艺术研究中的“社会性转向”,但这两个学科方向在学科问题域、方法论及学术立场上存在差异。
审美人类学研究的物质基础是“审美的人”,理论基础是哲学人类学与历史唯物主义,而艺术人类学研究的物质基础是不同的生产方式和文化语境下艺术的生产方式,理论基础是文化人类学。
艺术人类学的方法论主要包括田野调查、深度访谈、民族志研究。审美人类学则在这些方法论基础之上,还注重情感民族志研究以及哲学性讨论。艺术人类学通常持非本质主义的学术立场,从不同语境和现象的层面研究审美与艺术问题;审美主义则通常持本质主义的学术立场,研究文化的核心价值以及信仰系统。
通过对二者共同性与差异性的比较分析,王杰认为,这两个学科方向在许多方面是互补的,不存在互相排斥的现象,也不存在互相对立的学理根据。两个学科方向在问题域、理论方法、核心概念、理论的现实面向等方面存在着重要的理论区别,是从事审美人类学研究应给予适当关注的。在文化经济时代和审美资本主义时代,审美人类学或许可以获得较好发展。
最后,王杰耐心解答了现场研究生的提问,并对此次讲座进行总结。杨荔斌对王杰教授表示感谢,希望同学们珍惜每场讲座中,能与专家学者面对面交流的机会,不断提升理论素养、开拓学术视野。